2020-10-21 16:22:52
茂縣花椒栽培歷史悠久,質地優秀,馳名全國。主栽“大紅袍”花椒是“西路花椒”代表品種,其果實以油重粒大、色澤紅亮、芳香濃烈、醇麻可口的獨特風味,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。茂縣花椒系川東南高原羌寨無公害天然綠色特產,種植規模6萬畝,年產量1200噸,是茂縣農業次要經濟收入。
茂汶蘋果
天文標志產品
茂縣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,是我國最大的羌民族聚居地,占全國羌族總人口的30.5%。據《舊唐書》、《茂州志》記錄:茂州“以郡界茂濕山為名”,唐代至民國初期均用此名。1958年,汶川、理縣、茂縣3縣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縣,1987年撤自治縣,茂汶縣仍置茂縣。因此,茂縣地區出產的蘋果始終被稱為“茂汶蘋果”。 茂汶蘋果種植歷史悠久,清朝末期,蘋果由英國傳教士引進并大批栽培。據《阿壩州志》、《茂汶羌族自治縣志》記錄,民國25、28、35年,茂縣陳氏父子先后從四川農業改進所引進蘋果苗百余株在茂縣
阿壩茂縣李
天文標志產品
阿壩茂縣李,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著名特產,該品果實中大、圓形、劃一,縫合線不分明。果粉、果肉厚,肉質硬脆、纖維少,味甜,有香氣。核小,離核,成熟期晚。茂縣是全國著名的落葉水果之鄉,領有3萬畝茂縣脆李、青脆李、脆紅李,是國家A級綠色食品消費基地,并向周邊輻射達五萬余畝,造成頗具規模和特征的古代農業生態示范園。 茂縣千年李鄉、萬畝李園,凝四時精氣,匯天地人和,聚生態之美,備休閑之樂。春賞李花香雪海,九鼎金秋碩果彤,衣袖猶藏茂州風,游伴爭食李青紅。 據《華陽國志》:“古汶山郡(今茂縣)崇伯
汶川羌繡
天文標志產品
羌族刺繡羌族刺繡是羌族人民用本人的智慧和匠心創造的藝術,根植于羌族陳舊的歷史文明中,并且承載著底蘊深沉的羌族文明,以直觀地模式體現出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的習俗習氣、審美特點等。2008年,羌族刺繡當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性名錄?!厩甲宕汤C的歷史】羌族刺繡是羌族婦女在悠久的歷史中,經過日常的生存休息創造進去的。在羌寨,各家婦女幾乎都會羌繡,它已成為羌族婦女心靈手巧的一種意味,其傳承幾乎都為家族傳承。羌繡在傳統手工技法和顏色應用上有著顯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,在四川官方刺繡工藝中有“南彝北羌
阿壩蘋果
阿壩蘋果次要指茂汶所產蘋果產品。其質地優秀,色調紅亮,被譽為不祥的意味。 阿壩蘋果阿壩蘋果醇甜細膩、芳香,以金冠紅心,紅冠品種為佳。- 產業發展 寨溝沿線的茂汶蘋果曾炫耀“王者之尊”——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,成了阿壩州農民增收致富的“拳頭”產業。但是,90年代前期,隨著山東蘋果大舉進川,“茂汶”蘋果一退再退,一敗再敗,果農一氣之下每每將利斧伸向蘋果樹……但是,果蔬加工企業———寶清公司一進阿壩州,蘋果產業枯木又逢春。如今阿壩州蘋果不是愁銷,而是不夠銷,不只鮮銷果跌價,而且連殘次
糌土
糌粑是藏族人的次要糧食。形似邊疆的炒面,可分為青稞、豌豆、燕麥糌粑等。藏胞無論下地休息,上山放牧,出門旅游,都要隨身攜帶糌粑。吃時,往碗里倒些糌粑,另大批的酥油,沖茶水食用。糌粑攜帶方便,又是熟食,在地廣人稀、燃料缺乏的中央,確實是一種物美價廉適用方便的快餐食品。糌粑的做法是:選好青稞、豌豆或燕麥,淘洗凈,晾干,炒熟,磨成面粉即可。吃時還可放入奶渣或白糖,用過量茶水或青稞酒調好,然后用中指按逆時針方向重復攪拌均勻,再用手捏成團狀,吃時也用手往嘴里送。另一種吃法是燒成糊狀,里面放些肉、野菜之類,叫
茂縣家養沙棘
#p#分頁題目#e#茂縣家養沙棘品種、面積及散布地點:茂縣有家養沙棘20萬余畝,品種次要有中國沙棘和臥龍沙棘兩種,中國沙棘次要散布在維城鄉、雅都香、曲谷鄉、三龍鄉、洼底鄉、黑虎鄉、溝口鄉、渭門鄉。臥龍沙棘次要散布在太平鄉、松坪溝鄉、疊溪鎮、石大關鄉、永和鄉、石鼓鄉、南新鎮等鄉鎮。依據目前家養沙棘的后果情況考察,其畝產沙棘枝果可達150公斤,能采摘使用50公斤/畝,枝果按測算年產可達1000萬公斤。
酥油茶
藏族具備特征的飲料之一。由酥油和馬茶混合加工而成。營養豐富,蛋白質含量高,氨基酸種類多,熱量高。能夠開胃提神、補腦、益智、美容、延年增壽。